“双碳”战略何以促进民生改善?

发布日期:2025-05-21 06:26    点击次数:95

“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碳”战略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广泛,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琐事。

“双碳”战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在增进人民福祉、提升民生发展水平中具有重要地位。“双碳”战略的实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与民生福祉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需求成为新时代民生的核心诉求,改善“生态”就是改善“生活”,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

“双碳”战略的实施本质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破解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力矛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家园的重要实践。“双碳”战略的实施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而且直接关系到民生保障和改善。

“双碳”战略多维度、深层次影响民生发展

一是提升环境质量与健康水平。实施“双碳”战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和碳排放强度,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风险。同时,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碳汇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自然环境。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与降低生活成本。实施“双碳”战略,普及清洁能源,加速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居民用电成本,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间接降低家庭能源开支。

三是创造就业与促进经济普惠。实施“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催生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大量新兴就业岗位,并通过低碳化改造,实现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为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升级和职业发展空间。

四是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实施“双碳”战略,一方面,推广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降低居民的碳足迹,形成可持续的消费习惯,普及低碳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和激励机制,增强全民环保参与感,推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社会行为变革,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

五是增强社会公平与区域协同。实施“双碳”战略,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做饭、取暖、洗浴和清洁厕所,在农村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实现跨区域能源均衡调配和产业布局优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共享绿色发展红利,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距,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双碳”战略与民生发展》的学术贡献

唐任伍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民生问题的研究,从2012年起,已连续14年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同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24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双碳”战略与民生发展》一书,是唐任伍教授关于“民生”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成果是国内第一部将“双碳”战略与民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专著。该书认为,“双碳”战略的实施成为推动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并从“双碳”战略的供给端、需求端、固碳端“三端”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民生改善的路径,观点新颖、逻辑严密、研究深刻。

“双碳”战略通过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协同,推动民生改善从“量”到“质”升级,其核心在于平衡减排行动与民生福祉,避免“运动式减碳”对正常生活造成冲击,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活品质提升的双赢。该书在以下方面作出了贡献:

一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诠释“双碳”战略助推民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是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最普惠的民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双碳”战略的实施就是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是建构起“双碳”战略“供给端”“需求端”“固碳端”等影响民生发展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主要表现为:清洁能源替代和节能技术推广降低了企业能源支出,企业通过余热发电、外购绿电等方式节约电费成本,同时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减少了传统化石能源依赖,长期稳定能源价格,使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低,居民用电成本随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体制改革逐步趋于合理,能源消费成本优化,增加了居民的民生数量和质量;碳排放减少直接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工业领域通过减排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城乡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减少污染排放,农村地区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碳汇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双碳”战略促进绿色产业转型,催生了新型职业机会,绿色产业和环保领域岗位的增加,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导向的职业选择,如新能源技术研发、碳资产管理等领域,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低碳化,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促进高质量就业,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岗位有助于长期健康维护,农村地区通过绿色农业和清洁能源项目创造本地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从而实现就业结构变化与收入增长,提升系统碳汇能力。

三是提炼了“双碳”战略保障公共健康、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逻辑链条。“双碳”战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推广清洁能源,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缓解呼吸道疾病等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双碳”战略目标下,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改善空气质量与水源质量,间接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慢性疾病,优化了人居环境,强化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环境敏感型疾病防治领域倾斜。

四是构建了“双碳”战略推动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助力民生质量提升的内在机理。“双碳”战略本质上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塑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该书从“需求端”力倡低碳出行,鼓励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减少碳排放,增加人的身体活动量,降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风险;鼓励绿色消费,使用节能家电、可降解材料等绿色产品,倡导低碳饮食结构,改善营养健康水平;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和碳标签制度,促进居民选择低碳商品,通过价格信号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能源浪费,在全社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

总之,实施“双碳”战略,通过环境治理、经济转型、技术创新和社会引导等路径,全方位推动民生福祉的提升,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为民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长期基础。